
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抛出关键判断:储能行业正复刻光伏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成长路径,站在市场化驱动的经济性拐点之上犇牛聚财,未来需求增速将脱离线性轨道,进入 “爆发式增长” 新阶段,而这一趋势将直接推动锂电行业迈入新周期。

从产业规律看,渗透率的 “非线性跃升” 往往伴随成本临界点的突破。复盘历史,2018 年光伏组件价格跌破 3 元 / 瓦、2020 年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 500 公里时,两大行业均开启渗透率 “跳涨” 模式。如今,储能行业正复制这一路径 —— 过去两年,储能电芯价格从 2023 年初的 1.2 元 / Wh 降至 2025 年中的 0.5 元 / Wh 以下,叠加叠片工艺普及、系统集成效率提升,国内大型储能系统成本已跌破 0.8 元 / Wh,较 2020 年降幅超 60%。成本下降直接激活市场,欧美市场中,当储能度电成本低于 0.15 美元时,工商业与户用场景订单量自 2024 年起同比增速均超 200%,形成 “成本下降 - 需求放量” 的正向循环。
海外市场的 “全面开花”,进一步印证储能需求的爆发潜力。2024 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 21GW,同比增长 120%,IRA 法案补贴推动户用储能渗透率从 5% 升至 18%;欧洲受能源危机后电价波动影响,工商业储能订单量同比增长 180%;印度、巴西等新兴市场 2025 年上半年储能招标量超 10GW犇牛聚财,较去年全年增长 80%。这种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共振,与 2010 年后光伏行业 “多区域轮动增长” 的态势高度契合,也为锂电产业链打开增量空间。
具体到产业链,储能需求爆发将带来结构性改善。电池环节,头部企业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已从 10% 升至 25%,预计 2026 年将突破 35%;锂电材料环节,磷酸铁锂需求增速将从 20% 升至 40%,负极、电解液环节也将受益于储能电池出货增长;集成环节,具备全产业链资源的企业凭借成本控制能力抢占市场,行业集中度(CR5)预计从 30% 升至 50%。建投重点看好集成、电池锂电材料、逆变器等环节龙头,认为其将在行业红利中占据核心地位。

不过,需警惕行业快速发展中的潜在风险。欧美市场贸易壁垒加剧,美国 IRA 法案对本土制造的要求可能增加中国企业出海成本;若产能扩张过快,2026 年或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,引发价格战。但长期来看,在全球能源转型目标下,储能作为 “新能源消纳基础设施”,需求增长确定性远高于短期波动。

从行业格局看,储能推动锂电行业进入新周期的逻辑已较为清晰。过去锂电行业增长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,而储能的崛起将形成 “车储双轮驱动” 的新格局,分散单一市场波动风险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把握储能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龙头,或许就能抓住下一个 “光伏级” 产业机遇;对于企业而言,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将成为在新周期中立足的关键。
富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