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0月2日,美国海军“康涅狄格”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了点啥,这事儿听起来挺普通,但后果可一点都不简单。这艘“海狼”级攻击型核潜艇,本来是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的大杀器,结果这一撞,直接在家“趴窝”了快两年。 事情发生在2021年10月2日,地点是南海的国际水域。具体位置美国海军没细说,但这地方本来就是个敏感地带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那天,“康涅狄格”号正在水下执行任务,突然撞上了个不明物体。美国海军后来解释,说是撞上了一座没在海图上标明的海底山脉。听起来挺简单,但这说法咋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。一艘顶着最先进声呐和导航系统的核潜艇,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撞山了呢? 事故后果不轻。潜艇前部的声呐罩撞得稀巴烂,外壳还裂了缝,艇上11名船员受了伤,有的重有的轻。核反应堆倒是没事儿,美国海军赶紧强调这点,怕外界担心核泄漏。撞完之后,潜艇挣扎着浮出水面,然后一瘸一拐开到关岛去做检查。这事儿10月7日才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捅出来,声明里轻描淡写,说是在“印太国际水域”撞了东西,没啥大问题。可过了几天,他们才承认是在南海,还说是海底山脉惹的祸。这前后的拖延,明显让人觉得有猫腻。
中国这边反应挺快。10月中旬,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连抛四个问题:事故到底在哪儿?潜艇干啥去了?有没有核泄漏?为啥不早说清楚?这几问直戳要害,美国没正面回答,含糊其辞过去,搞得外界猜测更多。有人说,这潜艇可能是在侦察中国海军动向,撞山只是个意外,但背后意图不单纯。 调查结果11月底出来,美国海军说是指挥层失误。潜艇当时跑得太快,没好好用声呐探路,海图也不全。11月4日,第七舰队直接开了仨人:艇长卡梅伦·阿尔吉拉尼、副艇长帕特里克·卡什曼,还有一个高级士官。他们仨被指在风险评估和航行管理上掉链子,直接导致了这场事故。这处罚看着挺狠,但没堵住外界的嘴,大家还是想知道,潜艇在那儿晃悠到底是干啥。
这一撞,潜艇算是伤得不轻。前部声呐罩变形,外壳裂缝,这玩意儿修起来可不是小工程。10月8日,潜艇先到关岛检查了一下,发现问题太大,修不了。12月,它被拖回加州圣迭戈,又送到华盛顿州的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。可到了那儿,修工事儿却没马上开始。直到2023年7月12日,潜艇才进干船坞,整整闲了快两年。这期间,它就跟个废铁似的停在那儿,等着修。 为啥拖这么久?原因不少。首先,美国海军的维修任务堆成山。舰队规模大,船多,但修船厂跟不上。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统计,37%的攻击型核潜艇因为修不过来没法出任务。“康涅狄格”号赶上了这波维修大堵车,排不上队。其次,这潜艇是“海狼”级,只有三艘,早就不产了,零件不好找。海军得从别的地方拆零件凑,或者找替代品,费时费力。再加上普吉特湾造船厂的设备老掉牙,得先升级才能干活儿。这几下凑一块儿,修个潜艇跟拖拉机拉破车似的,慢得要命。
这事儿对美国海军的战斗力打击不小。“康涅狄格”号是印太地区的主力,本来该在南海盯着中国海军的动静,结果这一撞,直接歇菜了。尤其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,美国想在南海秀肌肉,这潜艇却只能在家门口蹲着,威慑力大打折扣。有人算了笔账,它不在的这两年,中国海军在南海的活动明显多了起来,美国的战略压力自然就大了。 钱也没少花。修这潜艇的费用已经飙到8000万美元,还在往上涨。对比一下,2020年“理查德·邦霍姆”号两栖攻击舰烧毁,修不起直接报废了。可“康涅狄格”号不一样,它是核潜艇,战略价值高,海军咬牙也得修。可这钱花得让美国国内都炸锅了,议员们嚷嚷着为啥修个船这么贵,还这么慢。 更糟的是,这事儿还暴露了美国海军的老毛病。指挥层失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,2017年太平洋舰队舰艇连撞五次,死17个人,原因都差不多:人手不够、累得慌、操作乱、训练差。“康涅狄格”号这回又是老问题重演,美国海军内部管理明显有窟窿。专家说,这种高强度任务下,疲劳和失误跑不了,海军不改不行。
事故之后,美国海军赶紧查原因。10月29日,调查报告交到第七舰队司令卡尔·托马斯中将手里,结论很清楚:指挥层没管好,航速太快,声呐没用好,海图也不靠谱。11月4日,仨负责人被撸了,算是给个交代。可这交代没让大家满意,中国这边尤其不买账。赵立坚直接说,美国得把事儿说清楚,别老遮遮掩掩。 调查说潜艇撞的是“未知海底山脉”,这说法听着挺玄乎。中国专家不信,觉得美国在这儿打马虎眼。南海这地方,潜艇、水下设备多得跟个俱乐部似的,美国核潜艇老在这儿转悠,肯定不是旅游,八成是盯着中国舰艇来的。这次撞了,可能是操作失误,但任务本身就带着火药味儿,风险高得很。 核安全也让人捏把汗。潜艇撞完,美国派了架WC-135核侦察机去附近转悠,查有没有泄漏。这举动让外界怀疑,是不是真有啥问题。美国嘴上说没事,可没拿出硬证据,中国这边自然不放心,要求再说明白点。 事故之后,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消停了一阵子。头几个月,活动明显少了,估计是怕再出事儿。可2022年起,美国又开始搞联合军演,摆出不服输的架势,想证明自己还在场子上。 “康涅狄格”号的修工事儿慢慢推进。2023年7月进干船坞,预计2025年9月能修好重新服役。可这时间拖得太长,钱花得太多,美国国内意见不小。有人问,这潜艇值不值这么多钱?海军说值恒富配资,毕竟是战略家底子,可老百姓看着账单直摇头。
这事儿还让美国海军丢了脸。修船慢、管不好人、老出岔子,外界看笑话不说,连自己人都觉得憋屈。2023年,美国政府问责局直言,海军靠老设备和烂计划,早晚得出事儿。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国会喊话,说得加军费对抗中国。可“康涅狄格”号趴着不动,底气咋硬得起来? 对中国来说,这事故是个机会。美国忙着修潜艇,南海这边压力小了点。中国海军趁机多露脸,活动频次上去了,影响力也大了。这场撞击,不光是美国的事儿,更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。 参考资料 张瑞杰,郭明芝.扑朔迷离的“碰撞”背后到底是什么[N].新华每日电讯,2021-11-05(010).DOI:10.28870/n.cnki.nxhmr.2021.008558.
富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